2025车路云50人年度论坛:“政产学研金”齐聚,共话全球智慧交通未来
自动驾驶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从亚洲到中东、从北美到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其作为推动交通革命、提升城市效率的重要引擎。这场智慧交通变革不仅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更将成为塑造未来社...
自动驾驶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从亚洲到中东、从北美到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其作为推动交通革命、提升城市效率的重要引擎。这场智慧交通变革不仅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更将成为塑造未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重要力。
在此背景下,9月25日至27日,“2025车路云50人年度论坛”在重庆科学会堂举办。本届论坛聚焦“国际发展”与“跨域融合”,致力推动全球协作,汇聚1500余位来自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产业核心人士,包括多位行业顶尖专家,20余位行业领军企业与顶尖科研机构代表,30余位来自各试点示范城市的车网公司及主管部门代表,以及超100位国内外主流车企与科技企业核心高管等,共话全球自动驾驶产业的未来图景。
本届论坛在重庆市政府大力支持和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指导下,由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办,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交信(浙江)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央广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媒体(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协办,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科技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车网(重庆)有限公司、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清华大学校友会支持举办。
出席本届论坛的嘉宾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安顺,中亚人工智能协会主席、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乌兹别克斯坦前外交部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翁孟勇,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信创海河实验室主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前主席龚克,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一级巡视员、副司长靳兵,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理事长、北京市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关村管委会原副主任、中关村发展集团原总经理宣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董扬,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国家863主题项目“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首席专家姚丹亚等。
来自论坛主办地有关政府部门的嘉宾有重庆市政府副市长、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震,重庆市汽车专班负责人周青,重庆市政府参事凌凡,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涂兴永,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西永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贾晖,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松光等。
论坛现场进行了三项重磅发布:
一是发布《车路云一体化经济发展2025》,这是国内首份“产学研金”多方联合,针对车路云一体化实施发展的系统性总结;
二是发布“车路云融合规模验证行动”,这是我国首次在“车路云一体化”框架下组织开展的多车企、大规模联合测试验证行动;
三是“2025车路云”三项大奖出炉,包括聚焦“综合发展成就”的智邑奖,聚焦“场景开拓标杆”的金景奖,聚焦“商用先锋”的奇点奖,全国共11个城市、10家企业摘得奖项。
本届论坛共设6个环节,包括开幕式暨全体会议、主论坛暨全球自动驾驶高峰论坛、车路云跨境融合国际闭门研讨会、智能网联“车路云听”生态创新论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交流会,以及高速公路车路数据相互赋能与商业可运营闭门研讨会。
01 顶层声音:锚定未来发展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安顺表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以大踏步的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生产大国、第一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出口国,并在核心技术、关键部件上,在产业链、价值链上,都实现了跨越式突破。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是全球汽车技术、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的深刻变革,更是我国汽车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换道超车的百年机遇。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或可上天,或可下水,拥有无限可能。
(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安顺)
重庆市政府副市长、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震表示,重庆是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制造重镇,肩负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重要使命。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重庆锚定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目标,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正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本次论坛汇聚国内外行业精英和领军人物,共同交流探讨“车路云一体化”新进展、新趋势、新路径,必将为重庆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赋能添彩。
(图:重庆市政府副市长、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震)
中亚人工智能协会主席、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乌兹别克斯坦前外交部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在开幕式上表示,全球交通革命即将来临,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系统正在深度融合。在这一全球变局中,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导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未来交通实验室和工厂。
站在全球视角看,中亚通过采用中国电动汽车的技术,以及采用一套全新的标准生态系统,包括充电、维护和自动驾驶,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与中亚成为战略型长期合作伙伴的机会,对中亚来说,同样是一个历史性机遇。
在国际闭门研讨会上,他还倡议:建立“车路云一体化丝绸之路平台”,将车路云一体化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和上合组织“互助共赢”精神之下,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能交通发展。
(图:中亚人工智能协会主席、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乌兹别克斯坦前外交部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翁孟勇提到,智能交通技术从萌芽到现在,经历了由“交通基础控制+网络化集成”到智能化协同发展的历程,“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正是顺应了技术发展的趋势。
中国在前半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占了先机,但也必须看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智能交通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对此,要加强系统思维,构筑协同发展的生态,比如车路云技术的发展,一定要回应车企、路侧、通信等各自的利益,让所有参与方都有获得感、参与感、存在感。
(图: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翁孟勇)
02 权威洞察:解构智能交通蓝图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信创海河实验室主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前主席龚克,从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角度对未来交通发展提出了两项共识和四项行动的倡议。
两项共识:一是要建立人类出行运载向智慧、安全、绿色、便捷、普惠方向演进的共识;二是要建立安全与发展相统一、互促进的交通发展共同理念和指导思想。
四项行动:第一,共推价值导向的示范应用;第二,共促场景驱动的标准规则互认;第三,共建可信、开放的数字基础设施平台;第四,共建敏捷治理的国际治理协同机制,创设国际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推进全球产业应对风险的韧性,确保智慧交通在全球范围内稳健安全发展。
(图: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信创海河实验室主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龚克)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李克强谈及车路云系统规模化应用的问题,他强调,“单车智能”与“车路云一体化”并非不同的技术路线,现在已没有传统意义的单车智能,两者是万物互联同一技术路线下的不同发展阶段;在部分场景下,特别是针对高级别自动驾驶,在行驶安全、可靠性及效率方面,亟需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来改进完善;多数车企正在期待和导入车路云一体化技术。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规模化应用有四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其概念尚未被正确理解,造成系统架构和标准不统一;二是现有智慧路侧感知数据质量不高且规模不足;三是对城市级云控基础平台发挥交通资源与数据跨域共用价值理解不到位;四是基于车-路-云数据“一体化融合”的协同感知、决策、控制等技术尚未被推广应用。
(图: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表示,车路云一体化正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路径,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生态的重构,必须跳出单一技术视角,转向系统性的创新范式,以政策法规为指引,以金融工具为支撑,以场景应用为抓手,真正实现从单车智能到车路云协同的生态突破。
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深化创新范式,集智聚力突破基础瓶颈;第二,强化场景破壁,精准施策推动应用落地,推动自动驾驶走出封闭示范区,加速在物流、公交、城市管理等真实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第三,推动产业融合,构建开放共赢的全球生态,发挥需求端的牵引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开放应用场景。
(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谈到,智能交通系统(ITS)是通过感知、传输、认知和执行,将人、车、路、环境等交通要素紧密互联,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处理,达成提升效率、保障安全、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目标。
他表示,“车路云一体化”推动了ITS技术的三大变革:一是从单向信息流,到多向信息流;二是从着眼于宏观交通流的组织,走向对单个车辆的定向化组织,更大程度提升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三是从传统信息被动感知,到信息主动告知。
未来“车路云时代”的智能交通,道路交通事故将减少70%以上,道路通行能力提高3-5倍,节省交通能耗15-20%,城市交通面貌将发生深刻变革。
(图: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
03 重磅发布:引领产业未来生态
本届论坛上进行了三项重磅发布。
一是发布《车路云一体化经济发展2025》。这是国内首份“产学研金”多方联合,针对车路云一体化实施发展的系统性总结,由“车路云50人”携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车路协同创新联合体等权威机构共同撰写。
聚焦车路云一体化在城市层面的产业化与商业化实际进展,开展系统、广泛的城市调研与深度数据分析,《车路云一体化经济发展2025》系统梳理出15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核心经验。此次发布,标志着我国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进入实效评估与模式推广的新阶段。
二是发布“车路云融合规模验证行动”。这是我国首次在“车路云一体化”框架下组织开展的多车企、大规模联合测试验证行动,由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重点实验室牵头,在西部车网的支持下,协同十五家中外主流车企联合推进,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重庆正式启动。
行动将重点围绕三大核心网联功能开展联合研发与测试验证,包括云支持自动紧急制动、云支持绿波车速引导、云支持协作式车辆汇入。参与联合测试的15家车企涵盖一汽、东风、长安、上汽、蔚来、比亚迪、北汽、广汽、宇通、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
三是揭晓“2025车路云”三项大奖——聚焦“综合发展成就”的智邑奖,聚焦“场景开拓标杆”的金景奖,聚焦“商用先锋”的奇点奖,全国共有11个城市、10家企业摘得奖项。
本次奖项由车路云50人联合车路协同创新联合体共同设立,对全国重点城市及其商用应用案例进行系统评估,旨在表彰在车路云一体化综合发展、场景创新与商业化落地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城市和企业,为产业提供可借鉴的典型案例与先进经验,持续引领行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获得“2025车路云·智邑奖”的城市有:北京、上海、苏州、武汉、无锡、重庆。获奖城市在顶层设计、系统建设、规模商用落地、跨产业协同与生态构建等多方面综合表现卓越,是行业发展的标杆典范,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最佳实践。
获得“2025车路云·金景奖”的城市有:广州、深圳、杭州、长沙、鄂尔多斯。获奖城市通过政企协同、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在场景拓展及商用落地、用户价值创造等方面成效突出,为行业提供了可参考、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开启车路云商业价值新空间。
获得“2025车路云·奇点奖”的企业有:厦门金龙、文远知行、萝卜快跑、小马智行、如祺出行、卡尔动力、嬴彻科技、美团、新石器、九识智能。获奖企业通过核心产品自主研发、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规模化开拓,成为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与生态繁荣的重要引擎。
本届年度论坛汇聚“政产学研金”各界精英,共同探讨全球智慧交通的实践经验与未来机遇,将推动跨区域资源共享、生态共建和市场联动,为中国乃至全球智能交通的发展开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