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人民至上,开拓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专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徐伟民
从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到大健康产业的开拓者,徐伟民教授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亲历并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变迁与发展。年近八旬的他,如今仍以广东省新生命医学研究院院长的身份活跃在一线,秉持着一...
从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到大健康产业的开拓者,徐伟民教授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亲历并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变迁与发展。年近八旬的他,如今仍以广东省新生命医学研究院院长的身份活跃在一线,秉持着一份回报社会的初心与使命感。

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神经外科(1973年)
一、医者初心:从临床一线到产业前瞻
徐伟民的从医之路始于1970年。早年深入江西、贵州等偏远地区巡回医疗的经历,不仅锤炼了他艰苦耐劳的品格,更铸就了“人民至上”的行医理念。在被誉为“中国神经外科发源地”的华山医院,他迅速成长,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他的视野并未局限于手术台。1996年,他调任上海市卫生局,这次转型为他打开了卫生事业管理的宏观视野。他不仅是上海引进国际前沿的质子肿瘤治疗系统的早期推动者之一,还是健康服务模式创新的先行者——由他倡导并经营的上海国宾医疗中心,开创了国内专业化体检行业的先河。

徐教授与2013年医学诺贝奖得主托马斯.苏德霍夫教授合影
二、崭新征程:以科技创新应对时代挑战
退休十八载,徐伟民思考的核心始终是:“我还能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做些什么?”他担任众多社会职务,但真正的重心落在广东省新生命医学研究院。
在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创新技术,能利用特定生物信息波有效消杀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该成果在多地通过了严格的临床与动物实验验证。这项技术更可拓展至流感、艾滋病等多种病毒的防控,展现了用科技解决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中国方案”。
在他的领导下,研究院三年内成立了26个下属研究所,构建起一个完整的 “创新中医药生命医学健康服务体系” ,旨在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核心动能。

三、先行探路:以“三个自信”与“三个示范”引领未来
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先行探路”的指示精神后,徐伟民提出了系统性实践思路。
首先,医务工作者必须确立“三个自信”:
民族自信: 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肩负“先行探路”重任的根基,助力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做出更大贡献。
文化自信: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让中医药在全民健康事业中发挥关键作用。
生命自信: 医务工作者要秉持“生命至上”的信念;公众则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二者结合,方能构建真正的“健康共同体”。
进而,“先行探路”需围绕“三个示范”展开:
方向示范: 创建样板,将卫生事业发展方向从“以治病为中心”彻底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方法示范: 建立“创新中医药生命医学健康服务体系”。以肿瘤治疗为例,研究院推行包含“肿瘤三年早知预警”、“6D综合疗法”和系统康复服务的组合方案,旨在显著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模式示范: 探索“资本、科技、市场”三位一体的高效运营模式,并盘活巨额地产存量,通过注入健康服务将其升级为“生命地产”,快速推进康养产业发展。

四、落地实践:建设长三角康养一体化示范区
理念需落地生根。目前,研究院正全力推动上海崇明岛的两个示范基地建设:
其一位于崇明区,计划投资百亿美元,打造一个集综合医疗、康复、科研、教学及健康科技产业于一体的国际健康城。
其二位于属江苏管辖的启隆镇,将建设成为一个区域性健康服务中心,并致力于将拥有百万人口的启东市,打造为“全民健康,免费医疗”的样板区。
这些示范区的成功,将为实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卫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验证,并为其模式复制推广奠定基础。

五、任重道远:从服务国民到走向世界
建设好崇明示范基地是当下的关键。与此同时,徐伟民的目光已投向全球。近期,研究院已与马来西亚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并借助进博会平台,推动“创新中医药生命医学健康服务”走向东盟及中东地区。


虽已近耄耋之年,徐伟民仍怀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信念,继续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