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她力量":中国经验为全球提供可借鉴范本
北京 2025年5月26日 /美通社/ -- 以下是来自于中国网的报道:
2025年将迎来联合国成立80周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暨《北京宣言》与《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携手国...
北京 2025年5月26日 /美通社/ -- 以下是来自于中国网的报道:
2025年将迎来联合国成立80周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暨《北京宣言》与《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携手国际社会共同推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三十年间,中国不仅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写入国家发展蓝图,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创造了科技赋能女性的"中国样本"。5月22日-23日,在湖南凤凰召开的"科技赋能乡村发展:2025乡村振兴她力量对话会",正成为这一历史进程的生动注脚。
对话会以"技术进步为性别平等和妇女赋能带来新机遇"为主题,重点探讨技术进步如何为农村妇女提供新的发展机会,聚焦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对女性经济赋能、社会参与和权力提升的影响。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消除贫困、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中的创新路径,也为推动全球性别敏感的乡村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表示:"中国的农村电商村、妇女主导的农业科技合作社以及数字素养培训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他在视频致辞中强调,中国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从数亿人口脱贫到农村电子商务的开拓性发展,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妇女通过技术赋权所能释放的潜力。在中国,妇女占农业劳动力的65%以上,55%的互联网创业者和近46%的科技工作者为女性。这些数据体现了政府、联合国机构、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为消除障碍、投资妇女潜力所作出的协同努力。
凤凰样本里的"她力量",培育民族领办企业
凤凰作为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高度重视妇女发展事业,通过政策扶持、能力建设和产业引导,帮助农村妇女在农业、文旅等重点领域实现创业就业,先后培育出了一批富有苗族特色的妇女领办企业。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院外籍教授罗伯特•沃克指出:"在很多地方,农村留守妇女常常感到被边缘化,既不属于城镇也不属于农村。但在凤凰,情况完全不同。女性们学习到了新技能,并且在培训过程中,她们聚在一起发现彼此的共同兴趣,认识到她们自身是有能力推动变革的个体。一系列项目的实施,让她们不仅在劳动市场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身份地位也得到了改变。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潜力的故事。这也引发了思考:我们如何复制这种模式?我观察到了一些关键因素,当地社区的鼓励支持以及一群积极向上的女性领袖。她们带着在外闯荡打拼的经验回到家乡,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升女性数字素养,"数字木兰"绽放乡村
"灶台和田野不应该成为乡村女性的全部人生边界,低学历也不应该成为禁锢自己的枷锁,要积极掌握新技能,相信人生永远有向上生长的力量。"5月22日上午的对话中,"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学员刘雨现场向姐妹们喊话。
"数字木兰" 民宿管家培训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蚂蚁公益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通过提供职业技能和数字素养培训,助力乡村女性就业和地方文旅发展。"数字木兰"计划为乡村女性提供了专业培训,有效提升了她们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学习,许多原本居家务农的妇女成功转型为民宿管家,不仅实现了家庭收入增长,更在职业发展中重获自信,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截至2024年底,"数字木兰民宿数字素养培训管家培训计划"已在16个省份落地,培训超6600名乡村民宿管家。到2025年底,项目总培训人数预计将超过10000人。
经过项目培训,刘雨表示,自己不仅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还有了打破边界,拥抱时代变迁的勇气。由于表现出色,从零入门的她,最近刚被提升为民宿副经理。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事务所副所长樱井如子表示,她在北京工作以后没有太多机会深入到农村。"当我听到那些接受数字素养培训项目的姐妹们讲述她们的故事时,感觉非常真实。听到她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她们如何更加积极地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让我很受启发。"
孟加拉国驻华使馆经济参赞穆明在中国已经工作两年半了,去过很多大城市,这是他第一次到凤凰县这样虽偏远却发达的地方。他指出:"过去两天,我看到中国为促进乡村发展和妇女赋能做出了很多综合性的举措。这与孟加拉国政府首席顾问提出的零贫困、零失业、零碳排放的‘三零'愿景非常一致。中国的经验值得很多国家学习。比如,我们参观的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里就有很多女性榜样为减贫、创造就业机会和妇女赋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其它的国家也有类似中国文化中木兰这样的女性榜样,她们也可以成为带领其他女性脱贫致富的引领者。"
5月23日,小雨初歇,张秀霞与丈夫邓柏君正讲解一套套智能系统如何精准监测果树健康。"当空气湿度超过75%,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示溃疡病风险;如果检测到土壤中氮、磷、钾含量不足,我们会立刻调整营养配比。"张秀霞与丈夫邓柏君自信地介绍道。
这不仅是一家合作社的成功,更是国际合作在乡村基层赋能女性创业的真实写照。民瑞合作社通过引入数字化检测系统、推广立体栽培技术已累计为凤凰县3个村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苗木300余万株,栽种面积3万多亩,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200余人。2024年,该项目获得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约13万美元支持,专门用于女性技能培训与水果产业升级。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湖南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总投资达1.73亿美元,聚焦推动包容性农村发展、气候适应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商业服务体系建设、职业农民培训等关键内容,预计直接惠及10个县的32.8万人,其中一半为女性,30%为青年,30%为少数民族。据了解,1999年至今,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湖南省累计实施四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1亿美元。
从凤凰到全球:共建科技赋能女性的农业未来
在湖南凤凰,"科技赋能她力量"的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也为全球女性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正如中国外文局总编辑、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高岸明在视频致辞中所指出的那样:"当数字技术遇见女性创造力,便能突破地域与性别的双重边界。"他强调,中国正在探索一条以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公平的发展路径,这些经验既属于中国,也属于所有致力于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的国家。"我们期待与世界分享如何让科技红利穿透性别壁垒,让农村女性从‘发展对象‘转变为‘发展主体'。"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在会议点评中表示,性别平等不仅是社会正义的体现,更是实现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的前提。他指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构建性别友好的农业发展机制:一是保障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平等发声权和决策权;二是确保女性平等获取与掌控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权利;三是促进女性在服务、市场与体面就业方面享有平等机会与收益;四是通过提升女性获取技术、知识与基础设施的渠道,实现责任分担与劳动减负。他强调:"中国的诸多项目与这些目标高度契合,充分证明了当女性获得技术、金融与市场支持时,不仅能提升生产力,更能增强社区韧性。"
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副主任兼项目官员森杩柯则从技术演进的角度,勾勒出女性在农业数字化中的新角色。"这几天我们看到了现代的 '木兰女性榜样'。这让我想起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那时农业机械庞大复杂、价格昂贵,如今数字技术让农业设备更小巧、智能化,大大降低了女性的准入门槛。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女性投身现代农业,成为塑造未来的重要力量。"
5月22至23日,“科技赋能乡村发展:2025乡村振兴她力量对话会”举行,图为对话会闭幕合影。
从中国凤凰出发,一场聚焦女性、连接科技、面向全球的乡村转型实践正在展开。这既是对《北京宣言》三十周年的致敬,也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全球行动倡议。正如与会代表所呼吁:让农村女性不仅是"故事主角",更成为"系统设计者";让数字技术与政策制度双轮驱动,共绘包容、公平、可持续的农业发展蓝图。
乡村振兴"她力量":中国经验为全球提供可借鉴范本
http://f.china.com.cn/2025-05/26/content_117894516.shtml